原身与穿越而来的苏青青同名同姓。
出生农村。
17岁,通过媒人介绍,嫁给隔壁村的庄稼汉王武生。
18岁,生下第一个孩子,也就是眼前这个长得像全智贤的姑娘王大妮。
20岁,生下第二个女儿,王二凤。
就在生下二凤的那年,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。
按照政策,一个农村户口只允许生两个孩子,城市户口只能生一个。
丈夫名叫王武生,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家庭传统,是家里唯一的男丁。
在农村,男人要是生不出儿子,就意味着香火断了,绝后了。
没有儿子,在农村,是罪人。
不仅丢人,而且是无能的象征。
为了不被人看不起,王武生在原主生了老二之后,便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县城。
在县城火车站附近的李家村租了房子,靠贩卖水果为生。
王武生和原身都是三巴掌打不出一个屁的人,不会说话,没有营销手段,水果生意惨淡,卖一斤,烂两斤,别说赚钱,就连养活一家四口都难。
水果卖多久,就亏多久。
一家四口吃烂水果都快吃吐了。
水果生意不行,王武生和原主只能另想办法。
这次,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距离家里三百米远的火车站货运场上。
货运场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货品运进运出。
货物装车、卸车、运输,既需要人工,也需要货运车。
在货运场当搬运工,是个好活计。
不用文凭,无需技能,只要有一身力气就能干。
一货车皮货物,货主给包工头三百到五百的搬运费,让他找人搞定。
包公头都是李家村的村长或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包工头钦点的搬运工,自然都是李家村本村男人。
三百块钱的搬运工作,叫上十个劳力,一人分三十块钱,一个月下来就是九百块钱。
这个年代,公务员和老师的工资,一个月也就三五百块钱。
李家村男人靠着在货运场当搬运工,一个月能赚八九百,一个人顶得上三个老师的工资。
王武生作为乡下人,根本没资格做搬运工。
于是,他想到了开拖拉机。
货运场除了需要装卸工,还需要小型货运车,也就是拖拉机。
一台拖拉机拖运一次货物,按照路程,十公里以内,大概是五块钱一车,路程远一点的,老板会看情况加价。
如果生意够好,一台拖拉机一天下来,至少能挣五十到一百块钱,一个月就是一千五到三千块钱。
王武生不是本村村民,包工头不会选他做装卸工,但如果有拖拉机就不一样了。
村里买拖拉机的少,只要有拖拉机的,基本上都有生意。
看到这个赚钱的点,王武生便让苏青青跟家里亲戚借,凑了1500块钱,买了一台扶手拖拉机。
有了拖拉机,一家人的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。
不过,因为苏青青不会做人,老爱板着脸,还动不动怼人,把村里人几乎都得罪了个遍,王武生又是个不爱说话的,渐渐的,这一家人便成了全村人欺辱和嫌弃的对象。
王武生的拖拉机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,甚至还有好几伙村民联合起来,要将苏青青一家赶走。
要不是房东压着,苏青青一家早就滚蛋了。
苏青青和王武生在李家村虽然落了脚,但每一天都活在焦虑当中,他们一心一意想要生个儿子。
奈何老天爷不遂他俩心愿,苏青青接连着生了老三、老四、老五,全是女儿。
生下第五个女儿的当天,王武生便开着拖拉机彻底消失了。
苏青青连月子都没坐,天天在外面找自家男人。
可王武生就像人间蒸发了般,再没出现过。
五个女儿,外加一屁股债,让全职在家做家庭主妇的苏青青感到绝望,一时想不开,便喝了农药。
五个女儿?
大的八岁,小的刚满月。
苏青青扶额,一个头两个大。
赚钱养家没问题,可养孩子她没经验啊。
就在她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,突然被窝里传来一阵干巴又嘶哑的婴儿哭声。
“哇...哇...”
苏青青虽然没生养过孩子,但作为医生,她一听就明白,那孩子是饿了,而且身体极其虚弱,应该是很久没喂过奶水,哭得喉咙都哑了。
她刚想上前去看个究竟,却见大女儿王大妮快她一步上前,麻溜的将婴儿抱起来,一边摇晃,一边轻轻拍打安抚:“宝贝乖,不哭,姐姐去借钱买奶粉给你喝。”
苏青青看到这一幕,心中突然生出一阵酸楚感。
王大妮自己还是个孩子,照顾妹妹却如此老练。
这哄孩子的手法,没有三五年根本练不出来。
可想而知,她五六岁就担负起了妈妈该担负的责任。
听到王大妮说要去借钱买奶粉,苏青青这才通过原身记忆了解到,原来是王武生走了之后,原身一直四处奔走,根本没心思给孩子喂奶,以至于奶水退了。
她低头看了看自己高高隆起的胸部,硕大,却一点涨奶的迹象都没有。
看了胸,她突然发现,自己不仅胸部硕大,整个身材也肥胖无比,大象腿、麒麟臂、水桶腰,起码160斤打底。
苏青青只感觉一股强烈的窒息感袭来。
老天爷,还是让我嘎了吧。
她双目紧闭,努力消化眼前的一切。
片刻过后,她深吸一口气,睁开眼睛,缓缓看向王大妮和她怀里哇哇大哭的孩子。
“大妮,二宝、三宝、四宝哪去了?”
苏青青记不清孩子的名字,只好用简称。
王大妮神情一怔。
妈妈从来没这么称呼过自己和妹妹们,一直都喊她们“赔钱货”“贱种”“怂货”。
这会听到她喊“宝”,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,但更多的是惊讶。
“她,她们在垃圾堆里找碎铁。”
王大妮小心翼翼道。
“垃圾堆?!”
苏青青皱眉,不至于吧?
沉思片刻后,她想起来了,大妮说的垃圾堆,是货运场老板清扫货场后留下的大堆垃圾,垃圾被运送到李家湾,填在村里低洼处。
垃圾堆里有一些铁钉、铁片、铁疙瘩,这些铁都可以卖钱,一斤卖两毛、三毛。
这些外人眼里的垃圾,在李家村就是孩子们珍贵的宝。
只是,会在垃圾堆里找零花钱的孩子,都是家境不好的,或者是父母要脸面的。
苏青青家三个闺女都埋头在垃圾堆里盘铁,是村里人最瞧不上的穷逼。